「大暑」
朋友們:早安!旭日已高一杆,今天會是好天氣喔!午後就進入「大暑」囉!
今天是夏曆甲辰年六月十七日(2024-07-22),下午申時(15時44分)進入「大暑」節氣!
大暑有幾個自然現象:「腐草為螢」、「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腐草變化為「螢火蟲」,是古人很有趣的看法,類似的還有「雉之為蜃」、「雀之為蛤」、「鼉之為虎」、「蛇之為龍」等。(見《抱朴子》)
看看乾隆怎麼解釋這三候:
初五日「腐草為螢」:
草腐無情卻有情,化為螢乃傍宵行。得陰氣不愁雨濕,生夏方因似火明。
遊月居然雜星點,泛風奚礙傲燈檠。東山什善體人意,世事那能免遠征。
次五日「土潤溽暑」:
土王原當於四時,夏之德火乃蒸之。潤而為溽歊無比,濕以成炎鬱豈辭。
圖治欲因去酷吏,靜心誰得似禪師。繼儒乃曰舟中好,識者知其有遁詞。
第一句「王」讀去聲。乾隆自注末兩句說:
内府蔵有陳繼儒字幅云:「人但知避暑,而不知避梅。避梅無過舟居,如鑊湯裏避暑,為衆熱所不同。」雖拾佛家語,未免壊他世像,為遁詞云。
陳繼儒(1558戊午-1639)號眉公,明代重要文人,書畫皆精,又特別推崇宋代蘇東坡和黃山谷的「序跋文」,以為在二人作品中都是第一。稍晚的刻書家黃嘉惠,因而編有《東坡題跋》、《山谷題跋》各四卷,為世所珍。
後五日「大雨時行」:
月建未斯當井宿,井司水故作為霖。大雲每見浩無際,十日難云期不諶。
倐暗忽明多幻勢,横排豎灑暢雄音。怨咨詎止廑民苦,南北河工更繫心。
看來乾隆真的是時時以百姓為念喔!
大暑既然是熱到極點的節氣,古人就已經敬畏到極點了。「小暑」沒有的「待遇」,「大暑」都得到了。
漢代劉熙(160庚子-?)《釋名》解釋「暑」字說:煮也。晝如煮物也。
那「大暑」就是用大火煮物囉!所以說「大暑如燔」。
才高八斗的曹植(192壬申-232),首先寫了<大暑賦>,讚頌它的威力說:「背暑者不羣而齊跡,向陰者不會而成羣。」然後,王粲(177丁巳-217)、劉楨(186丙寅-217)、陳琳(160庚子-217)、夏侯湛(243癸亥-291)、卞伯玉和宋代的崔敦禮等人,都寫了<大暑賦>。
唐代詩人杜甫(712壬子-770)說「大暑」是「毒熱」。杜牧(803癸未-852)則比作「酷吏」。 北宋黃庶(1018戊午-1058)「大暑暴虐如惡酒,意思頽困不可醒」形容,非常傳神。
唐代詩人沒有專寫「大暑」的詩篇,宋代詩人顯然較多,如:
司馬光(1019己未-1086)〈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老栁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態已驚秋。
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
郭祥正(1035乙亥-1113)<大暑>:
澤國已炎暑,夏天仍永朝。炙床爐焰熾,薰野水波揺。
飛鳥不敢度,鳴蟬應自焦。可憐花葉好,顦顇若霜凋。
彭汝礪(1042壬午-1095/1065年狀元)〈大暑道中〉:
髙堂卧清風,顧我豈不欲。王事不可緩,驅車冒炎酷。
赤日暴形骸,毛髪幾焦秃。義命有固然,勤勞不為辱。
〈大暑息林下〉:
溪流轉東西,日色不可障。水風鼓炎熱,如坐蒸炊上。
幽林隤山谷,弛楫沒清曠。行矣難少留,白雲在吾望。
黃裳(1044甲申-1130/1082狀元)〈大暑〉:
輕輕絲葛汗如蒸,空有雲雷未見靈。安得此生長不老,豈能今日便忘形。
謾揺紈扇終嫌倦,欲倒金罍却恐醒。赤脚踏冰疑未穏,且休林下泛清泠。
黃庭堅(1045乙酉-1105)〈大暑水閣聽吹笛〉:
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
張耒(1054甲午-1114)〈和大暑〉:
蓬門久閉謝來車,畏暑尤便小閣虚。青引嫩苔留鳥篆,綠垂殘葉帶蟲書。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涼計已疏。忍待西風一蕭瑟,碧鱸斫鱠意何如。
〈大暑戯贈〉:
去年揮汗對淮流,寒暑那知復一周。土潤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鬢鬚總白難相笑,觀廟俱閒好並遊。只怕樽前誇酒量,一揮百醆不言休。
曾幾(1085乙丑-1166)<大暑>二首: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沈。
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大暑不可避,微凉安所尋。雲霄非濁世,竹樹有清陰。
海近風先集,山高日易沈。無因見明月,螢火亂更深。
李彌遜(1090庚午-1153)〈大暑〉:
南郭子綦隱,西郊杜老居。風流知異代,臭味本吾廬。
髙閣深繙貝,虚堂靜散書。經旬想顔色,著雨問何如。
陸游(1125乙巳-1210)〈六月十七日大暑〉:
赫日炎威豈易摧,火雲壓屋正崔嵬。嗜眠但喜蘄州簟,畏酒不禁河朔盃。
人望息肩亭午過,天方悔禍素秋來。細思殘暑能多少,夜夜常占斗柄回。
宋代以後又少見:
金・趙元〈大暑〉:
旱雲飛火燎長空,白日渾如墮甑中。不到廣寒氷雪窟,扇頭能有幾多風。
元・方回(1227丁亥-1307)〈乙未六月大暑〉: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在我須無欲,於斯患不能。
又應當閔雨,誰識始藏冰,人力回元造,生生實所慿。
王惲(1227丁亥-1304)〈大暑〉:
大地洪爐一氣蒸,樓居臺處失髙層。庭柯葉靜風來絶,河漢陰斜氣未澄。
炎帝戲張千傘火,老懷思抱五湖氷。嗸嗸瘦廢無多力,遽爾蒸騰恐未勝。
張養浩(1270庚午-1329)〈大暑 白戰體〉:
帝德如天本好生,誰將虐焰爍生靈。乾坤卻願長為夜,物我還愁遂不醒。
玉井瑶池皆欲沸,蓽門圭竇若為寧。何當喚起龍宫睡,一雨先秋看建瓴。
劉因(1249己酉-1293)〈大暑絶句〉:
青山只恐還煉石,白日何曽赦覆盆。未挽銀河下塵世,先携赤縣上崑崙。
明・張昱(明初)〈熱〉
南州大暑何可當,雪冰不解三伏涼。夜深明月在天上,白露滿湖荷葉香。
程敏政(1445乙丑-1499)〈六月二十二日大暑〉:
門外炎光熾,牆西一徑開。殘陽餘古瓦,凉吹發髙槐。
鳥與人俱樂,詩随景自來。無因堪破寂,童子進氷梅。
都可見人們對「大暑」的強烈反應,絕非「小暑」可以相比。
漫成四句以應節;〈大暑即事〉:
小暑已然為熱苦,懸知大暑更如煮。有唐天子念中無,殿閣微涼欣自屬!
所引黃裳詩有「安得此生長不老」再湊四句自笑:
三伏炎炎如火烤,漫空陣陣煙雲妙。如何昔往若天遙,安得此生長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