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權鄉長

民國17年生於福建莆田北門外延壽鄉白杜村,礪青中學畢業時,適逢抗戰勝利,台灣光復,18歲來台,半工半讀,畢業於台北商職、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香港遠東文史研究所。

曾服務於電影、電視、報社、雜誌及廣播電台等大眾傳播單位,並於文化大學、政戰學校、世新大學、空中大學等校執教。

愛好寫作,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文學獎章、國軍文藝金像獎、中興文藝獎章、中山文藝獎等;小說、散文、傳記創作計有《橄欖林》等60本著作。

66歲退休後,致力倡導銀髮文學,發表論說並應邀演講,甚受銀髮族之重視,目前關於銀髮族的創作計有:《退休生涯規畫》、《牽手銀髮行》、《銀髮魅力》、《越老活得越好》、《開創美好退休生活》等10餘集。

從民國43年出第一本書《玉骨冰心》起,吳東權鄉長就設定寫作目標,一年要出版一本書,至105年,已經出版了58本著作。

這位畢業於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系第一期的鄉長,他說:「新聞人就是靠一張嘴、一枝筆!所以我三十歲那年給自己訂下目標:每年要寫一本書,這是發揮筆的功能;嘴的部分就是到各大專院校任教。」

自稱「二八歲」的吳老(公元1928年生),步伐輕靈、思緒敏捷,予人瀟灑又充滿智慧的氣質,每日以讀書、寫作為樂,上網跟世界各地的朋友交遊,每月固定有七、八個聚會,跟老朋友、老同學、老同鄉、老同事輪流作東,一起喝喝小酒、吹牛聊天,「不同的班底聚會,讓你跟這個社會不致脫節,聊到沒聽過的新鮮事物,又增長了見聞,所以我一直很珍惜老友的聚會。」尤其,聚會前幾天就開始準備,聚會完又餘波盪漾個幾天,日子過得充實而美好。

吳老的愛妻晚年身體不適,上醫院看病、生活起居,他總是親自陪著。他說,一個老人生病,需要好幾個人照料,花費的社會成本非常大,所以要及早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老,是每一個人遲早都必須面對的事情,如何讓自己做一個有尊嚴的老人?清淡無爭、生活簡樸,早睡早起 簡單生活。

他說,人就像一部機器,要維持正常運作,就必須每天保持簡單的生活。吳老每日定時定量吃三餐,不吃零食及宵夜,早睡早起,至今沒有便便小腹,身材一如年輕時,沒什麼改變。他的養生之道就是:床上踢腳、下床甩手。

早晨醒來,先不急起身,配合呼吸以腳向上空踩,踩三百下後,全身都暖和了,才下床到陽台甩手,一面甩,一面背詩,他說:「配合每句七言詩,甩四次手,所以不只四肢動,腦也要一起活動活動。」吳老早上背長恨歌,晚上背琵琶行,多年下來,詩早已背得滾瓜爛熟,甩手也甩得神清氣爽。
老年生活也可以過得很有品質,因為他與時俱進,從不以老為藉口,他說:「年紀漸長,學習力一定不如年輕時快,那就慢一點,人家花幾分鐘就學會,我們可以用一小時學,雖然慢一點,總會完成。」

所以吳老寫稿是用電腦打字,以網路傳稿,完全不認為這是年輕人的專利。他說用電腦寫稿,也是因為社會再無打字員這一行,他只有自己摸索電腦,雖然打字慢,那就多花些時間,只要專注認真,總會完成,慢一點有什麼關係。 接納自己 活在當下,跟自己相處,一切是那麼自然流暢,看他總是活在當下,那麼自在!他在陽台種了許多植物,看它們冒出個芽、長出花苞,就歡喜半天,把兩顆果核種在花盆裡,同時長出芽葉來,他喜不自勝的說:「你看,這像不像兩個小娃兒!」
生活中許多簡單的事物,對他來說都充滿了情趣,所以最近他說:「有些事情當你覺得沒什麼,它就變得很普通,但你若從不同角度去欣賞,它就變得很不一樣。」

看吳老把寫書當樂趣,其實每一本都充滿人生智慧與他治學的精華。他說:「看書時間過得最快。愛看書,一眨眼,一個上午就過去了。」有時,練練毛筆字,也是光陰如梭;而吳老呢,笑瞇瞇的,以《行前準備──銀髮族畢業手冊》寫下身後事,不喜歡麻煩他人的吳老,鉅細靡遺交代一位銀髮生,在「畢業」前必須要做的功課,豁達的人生觀,令人由衷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