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淼鄉長

在同鄉會一提起「彭校長」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彭文淼鄉長,現年76歲一頭銀白頭髮身體十分硬朗才華橫溢的的彭校長,一生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他,處事穩重、待人謙恭、和譪可親;當筆者訪問他時,彭鄉長非常謙虛的表示早在民國74年初鄉老吳越先生即有為他寫了一編鄉親專訪,最近大陸湄州日報也後訪問他的一生並且連刊數日,因此建議今日鄉親專訪應留給事業有成對同鄉有貢獻的鄉親們。不過筆者職責所在一再的要求下,希望能從另一層面來了解彭校長的人生歷程,從其童年的鼓樂天性啟蒙教育、青年的愛國情操求學階段、中年的教育里程培育英才以及晚年的教化傳承、生涯規劃、養身之道等等,我們可看出彭校長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教育家、實踐家,同時也是一位很有實力的音樂家。

童年時家道小康衣食無缺,天資聰穎的他,喜愛鑼鼓戲曲,上學前家中可敲響的鍋蓋、木箱等等器皿都被他用來當鼓敲打,入學後常利用課桌桌邊用雙手食指敲打,久而久之,桌邊都呈現下凹狀,因而常被老師處罰。然而視鼓如命的他,依然沒有改變,老師們氣得無可奈何!雖愛玩鼓,但功課仍在前三名內,同班中有方永通包辦第一名,他與彭玉麟則輪流得第二、三名,村中各種遊藝鼓,皆少不了由他撐鼓,數年之間名聞鄰近鄉里。民國二十六年他小學尚未畢業即被【真共和劇團】請出撐鑼繼而撐鼓前後三年,始由父親的堅持下繼續踏上讀書之路,結束了演藝生崖。

民國二十九年順利考入莆田第一中學這是一所莆田縣的建中,歷史悠久校風好,辦學績效極佳,在福建省名列前茅的一所完全中學,彭校長在此優良校風的學校六年全部住校,生活飲食起居均受嚴格管制,吹號起床早點晚點,集體用餐、晚自修,並檢查內務等,養成日後一生都很規律化的生活習性,從彭鄉長為人處事皆有一定的風格,絲毫不逾越此規範皆可看出昔日的嚴格教育,更不簡單的是六年連續獲得清寒優秀公費待遇。此對於家境並不十分富裕的子弟們是莫大的支助,在此特別感謝當時莆田一中的訓導主任張如璋等諸位老師的愛護與教導,師恩浩蕩永誌不忘。

民國三十三年抗戰已到最後緊要關頭,當時的蔣委員長乃向全國發出十萬青年十萬軍抗日救國號召,其中有最雄壯的兩句名言:「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振撼全國高中以上的青年熱血奔騰踴躍簽名投筆從戎,當時的青年皆有強烈的愛國觀念,彭校長也毅然而然的簽了名,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並參加抗日行列,直至抗戰勝利後才繼續求學生涯。

高中畢業後同學紛紛出外報考大專,彭校長則因家鄉需要而先任教職一年,民國三十七年隨【新漢宮】來台並任外務,本擬報考大專,然因開航時間連續三個颱風警報而誤期,【新漢宮】亦因虧損無法維持而打道回鄉,升學考試只有等待次年再考現先覓教職以維生計,不料次年大陸淪陷,大陸流亡學生大量湧進,結果僧多粥少且功課荒廢兩年大有影響,乃踏上教育這條路。

在四十三年教育的歷程中,校長一職即擔任了三十五年,先後擔任台北市平等、溪、富安、大直、忠義及福林等六所學的校長,從窮鄉僻壤到繁榮都市、從赤腳兒童到配備齊全的學童、從勸募籌款蓋教室到今日富麗堂煌多功能教學,看盡台灣五十年來的經濟發展奇蹟;無論鄉村或都市、繁榮或困境,彭校長時時刻刻以環境是客觀的成之在人,良心是主觀的操之在我,藉此與全體同仁共勉,並以平實的態度來達成教育的成果。教學期間,彭校長以校為家,竭盡心力卓著績效,培育英才無數,桃李滿天下,且先後獲先總統蔣公的接見頒獎表揚、教育部頒發服務績優獎、台北市政府頒發一等勤政獎章和資深優良教師獎、同鄉會頒給模範同鄉紀念盾及獎狀等等,無數的獎牌與榮譽,為其教育哩程劃下完美的句點。不過,彭校長仍謙虛的表示:一切皆歸功於全體師生的努力及家長的支持。

自福林國小校長退休後,彭校長即籌組國小退休校長聯誼會並擔任副會長,創辦《春風會刊》做幕後的無名英雄,該會刊每年二期每期彭校長必投稿2000字以上;晚年的生涯規劃,每天早上仍維持規律性的生活作息,五點半起床六點即到圓山無憂亭與鄉親好友等話敘家常藉以了解鄉親動態或帶隊打太極拳、或散散步運動後返家已是九點左右,自己做個的早餐,簡單的地瓜稀飯配上豆腐乳、花生、蛋等,彭校長是一個實踐家他說根據專家的建議指出一個人一天應有三十種不同的食物維持營養,他本身一直朝著專家的建議在實踐中,養身之道在於閒情逸致、修身養性,每天看看新聞、唸唸書、寫寫稿、打打太極拳,過著美滿的家庭生活,頤養天年。

彭校長亦是同鄉會鄉寶級人物,從名譽理事到評議委員,從興化樂府的創辦、樂師到社長,同鄉會大大小小會議、各式各樣的活動幾乎從不缺席,可說是同鄉會靈魂人物,不計名分的為同鄉會默默的耕耘、奉獻,民國八十六年三月在老理事長林秀欒將軍的請命下以七十二高齡接任莆仙會刊的總編,並全心全力投入會刊的催稿、寫稿、蒐集、編排、校稿等,甚至親自往返印刷廠任二校三校,直至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在王理事長一飛先生一句『於心不忍』始卸下總編一職。從童年的鼓樂天性我們知道,彭校長對於家鄉樂曲造詣甚深,來台後又熱心推廣家鄉文化籌組興化樂府召集愛好鄉樂人才,充實鄉樂器材定期訓練演奏,民國七十年左右,屢次應邀在中視九十分節目中演出並在中山堂、太陽城餐廳分別演奏,同鄉會如舉辦鄉親聯歡會、媽祖出巡、喜慶盛典等各種活動時,經常演出助興博得各方好評;民國七十四年間與吳越鄉老合編吾愛吾鄉、集賢賓等鄉曲,分發各同鄉鄉親研習練唱,該歌詞內容闡明莆仙山川的秀麗,歷代傑出的鄉賢事蹟,藉以激勵鄉人向上求進,發揚故鄉海演鄒魯、文獻名邦的家鄉文化。彭校長為薪火相傳乃計畫吸收莆仙優秀男女青年加入為樂員接受興化鄉樂的訓練,俾在台鄉音傳承下去以免鄉樂失傳。
文摘錄莆仙會刊(鄉親專訪:彭校長文淼鄉長,陳瑞忠9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