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8本會評議委員黃啟方教授闡述傳統習俗「小年夜」之內涵!

「小年夜」

今天是癸卯年臘月二十九日「小年夜」(2024-02-08),明天就是兔年的「除夕」了!
「小年夜」應當是民間的習俗,而且在相當晚的時代才在文獻中出現。 南宋末文天祥(1236丙申–1283)有兩首詩,可以參證:
<小年>:
燕朔逢窮臘,江南拜小年。歳時生處樂,身世死為緣。
鴉噪千山雪,鴻飛萬里天。出門意寥廓,四顧但茫然。
文天祥的《指南後錄》中,這首詩的下一首<除夜>,指的是「辛巳年」(1281)的除夕,當時文天祥已被元人拘囚,夏秋之間,在獄中寫了<正氣歌>,堅拒勸降,一心求死。<小年>詩則是在除夕之前作,因首句「窮臘」,很容易把「小年」當作是除夕前一天。但他在兩年前「己卯」(1279)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所寫的
<十二月二十四日>詩說:
壯心負光岳,病質落幽燕。春節前三日,江鄉正小年。
歳時有如水 ,風俗不同天。家廟荒苔滑,誰人燒紙錢。
也提到「小年」。他在詩題下有「俗云小年夜」的注語。文天祥是江西人,則在南宋,江西甚至江南,「小年夜」和「祭竈送神」是同一天,都在十二月二十四日。
文天祥這兩首詩的詩題,無論是「小年」或「小年夜」,都是前此詩文所未見過的。在此之前,「小年」指「年少」、「年輕」,而「小年夜」則從未出現。
「小年夜」的習俗,從南宋或者就一直持續維持著,但在詩中還是少見;明成祖朱棣(1360庚子–1424/1402即位)時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禮部尚書的金幼孜(1368戊申–1432)是江西新淦人;他有<臘月二十四夕偶成二首>詩:
歲事只如此,匆匆又小年。蘭燈看獨照,栢酒已先傳。
月隱金臺雪,香霏禁樹烟。故園今萬里,南北寸心懸。
浮生若萍梗,歲月易蹉跎。久客鄉書少,慈親白髪多。
春回殘雪在,臘盡小年過。未就閒居賦,聊吟桂樹歌。
金幼孜在北京做官,「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時,寫下了思念家鄉父母之情。然而,比金幼孜稍晚的吳與弼(1391辛未–1469),江西崇仁人,是有名的理學家,「崇仁學派」的創立者;黃宗羲(1610庚戌–1695)的《明儒學案》列他為「崇仁學派」第一人,卻有不同的說法;他的<小年夜>詩:
虚堂明燭小年時,子弄瑶琴父詠詩。㑹得心中無事旨,
樂夫天命復奚疑。
詩題下自注說:「俗以歲除前一夕為小年夜」。
「歲除前一夕」,當然是除夕前一夜,不是「十二月二十四日」 、而且還是說「俗以」,所以並不是朝廷的規定。同樣是江西,就有如此的不同喔!
「除夕」既然是「大年夜」,那「除夕」前一晚叫「小年夜」,似乎也很自然吧!
明天就是「除夕」了,今天自然是「小年夜」囉!一早冷風寒雨,「春節」的天候,或者也是如此吧!就湊四句應時;<小年夜>:
歲月從來日夜侵,人心世道見虛真。已知往者能相趁,
寄望辰龍佑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