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今天是甲辰龍年二月二十六日(2024-04-04),申時(15時02分)將進入「清明」節氣! 昨天上午辰時中(07時58分),寶島發生7.2級大地震,震撼全世界! 而餘震斷續,人心惶惶!天意難測,人力有窮,節序隨時而來!今天又是 「清明節」了!
根據學者的研究,「清明」的概念大約起於周代,有記載的則見於漢代。「清明」的時間是在「春分」後的第十五天。「清明」的意思是:「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淨明潔。」所以,「清明」原來是踏春賞花的日子;在唐代,「清明」這一天,往往全城出動,鼓樂喧天;杜甫(712壬子~770)在長沙寫的<清明>詩,就有「著處繁花務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的描述,熱鬧的景況可知。長沙如此,都城長安就更可以想見了!
「清明節」一詞,最早應該見於初唐駱賓王(619己卯~684?)的<鏤雞子>詩:
幸遇清明節,欣逢舊練人。刻花爭臉態,冩月競眉新。
暈罷空餘月。 詩成併道春。誰知懐玉者,含響未吟晨。
所謂「鏤雞子」,是指在「雞蛋」上畫畫,三、四兩句「刻花」、「寫月」就是解釋。這種過節活動,早在南北朝楊衒之(?~555)的《洛陽伽藍記》和宗懔(502壬午~565)的《荆楚歲時記》中都記載了,後者尤其詳細。
寒食」這天,除了「挑菜」(食生菜)外,還有「鬭雞」、「鏤雞子」、「鬭雞子」等遊戲;「鬭雞」由來已久,後來唐明皇還特別喜歡,在當時已是「清明節」的遊戲了。(見《東城父老傳》)而「鏤雞子」則是「古之豪家,食稱『畫卵』。今代猶染藍茜雜色,仍加雕鏤,遞相餉遺,或置盤俎。《管子》曰:『雕卵然後㵸之,所以發積藏,散萬物。』張衡(78戊寅~139)《南都賦》曰:『春卵、夏筍、秋韭、冬菁。』便是補益滋味。」可見「畫卵」也是有說的!但「畫卵」本來是「寒食」的事,怎麼改在「清明節」呢!或許就因為兩個節日只差一天,相關活動很容易延續吧!
「清明」三候的自然現象又如何呢?且看乾隆的說明;
初五日「桐始華」:
桐生茂豫逮春三,遂有桐華枝妙含。花落實成青則美,實孤花旺白應慚。
孰知周室琢圭戯,却憶鄘風作瑟堪。萋菶待他鳴鳳集,巻阿吉士喻良談。
乾隆解釋三、四兩句說:「華而不實者曰白桐,華而結實者曰青桐。
見《月令集解》。」則「華而不實」確有其事。
次五日「田鼠化為鴽」:有趣的轉化,乾隆一向質疑;
三月由來辰候當,火鶉水鼠化其常。相生位應子而午,交變神彰隂與陽。
田害去斯為善事,禮儀成或佐佳湘。堯居設以云比擬,我亦無心黄屋黄。
後五日「虹始見」,虹在去年「小雪」初「藏」起後,至此始見:
天地緣何淫氣行,晦翁兹語我疑生。春深律暖致斯見,日映雲輕因以成。
西宇朝隮必其雨,東方暮現定為晴。武夷亭幔空中架,躡此居然到玉京。
朱熹(1130庚戌~1200)《詩集傳》說「虹為天地之淫氣」。乾隆甚不以為然,用很長的文字加以辯駁,以為「虹乃日光雨氣相薄而成,並無淫義。即如天地絪緼萬物化生,乃隂陽二氣妙合而凝,皆正道非淫氣也。」
清明前一日是「寒食」,所以詩人詞客,往往把「寒食」、「清明」同題歌詠,就像唐明皇李隆基(685乙酉~762)的詩所說:
「今歳清明行已晩,明年寒食更相陪。」(<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在「寒食」文中已提到,「寒食」日本有祭墓的行事,由唐入宋後,逐漸轉成在「清明」施行,從文人詩歌中可以看出端倪;時間較早的如
南宋范成大(1126丙午~1193)有<清明日狸渡道中>詩: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㡌風。花燃山色裏,柳卧水聲中。
石馬立當道,紙鳶鳴半空。墦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
此詩應是范成大在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三十歲時,由蘇州往凓水南塘道途中所作;「墦間人散後」,正是描述「清明掃墓」的狀況。
稍晚的王炎(1138戊午~1218)有<清明日先塋掛楮錢>(癸酉)詩:
昔人最重去墳墓,絶喜歸來老一邱。豈是他山無笋蕨,只緣故國有松楸。
百年暫住人間世,千古俱為地下游。色境悲歡雖夢事,楮錢聊掛樹梢頭。
癸酉年(1213)已入南宋後期。王炎是安徽婺源人。「楮錢」就是「紙錢」,在中唐就出現了,如張籍(768戊申~830)<北邙行>:「寒食家家送紙錢」、白居易(_772壬子~846)<寒食野望吟>:「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纍纍春草緑。」都是。
南宋更後期的戴復古(1167丁亥~1248),有<清明感傷>詩:
「清明思上塚,昨夜夢還家。」
入元之後,所見更多:如
方回(1227丁亥~1307)<閏二月十六日清明>:
「故鄉寒食澆松處,亦想兒曹念乃翁。」「澆松」是掃墓的代稱;
戴表元(1244甲辰~1310)<壬午清明>:「登陴戍出吹彈樂,上塜船歸語笑聲。」等。
到了明代,像鄧雅<清明日掃先墳>:
「已過寒食節,况值落花天。」莫非是過了「寒食」才掃墓?
劉嵩<清明日所見>:
「紙錢麥飯誰家子,忽憶清明上塜行。」
而藍仁(1315乙卯~?)的<清明>詩還說:
清明日,大風起。紙錢飛作灰,散落千山與萬水。舊墳間新墓, 哀哀哭不已。
似乎更可作為明代多在「清明」掃墓的代表作!
宋末陸文圭(1250庚戌─1334)<清眀>詩說:
花開花落總無情,贏得詩人百感生。今日東䦨看梨雪,坡仙去後幾清明!
陸文圭已是「坡仙」後150年的人了!
每年到了「清明節」,自然就會讓人想起「坡仙」蘇東坡的<東欄梨花>詩: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東坡寫這首詩時是42歲,其後,「坡仙」只有24個「清明」了;是他所能預知的嗎?
「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惆悵,誰都不能免吧! 試用「坡仙」此語發端,湊成四句應節;<清眀>:
人生看得幾清明,老去光陰莫或驚。花落花開隨節慶,自由自在任君行!
又,今天清明節是故中研院院士曾永義兄83歲冥誕日,永義兄歸天已一年又半矣! 思之悵然!勉成四句紀念:〈甲辰清明念党魁〉:
陽春教授更無憂,院士党魁何所求。愉快人間到處友,逍遙天上誰與游!
▲永義兄有《一位陽春教授的生活》、《酒党党魁經眼錄》兩大遺著, 可見其平生懷抱!
(文/黃啟方教授)